對拋噴丸后熱成型表面出現花斑這一質量問題進行研究,對花斑區域進行金相、能譜、表面微觀形貌及防腐試驗,分析了花斑區域對零件表面質量的影響。結果表明: 拋噴丸后零件表面出現的花斑區氧化層已全部去除,滿足整車防腐的相關要求,作為內板零件表面質量可以接受。
0 、引言:
熱沖壓成型是將鋼板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快速轉運到具有冷卻系統的模具中,進行保壓淬火的一種工藝。熱沖壓成型零件強度能夠達到1 500 MPa,是實現汽車輕量化和碰撞安全性的重要途徑,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汽車行業。熱成型零件原材料使用較為廣泛的有兩種: 鍍層板和非鍍層板。一般零件厚度較薄且型面復雜時,會采用鍍層板作為原材料,零件厚度大且型面不復雜時,一般采用無鍍層板。
無鍍層板熱成型后,由于表面產生氧化層,對防腐和焊接都是不利因素,因此要對這種零件進行拋噴丸處理。拋噴丸后的零件要求表面完全去除氧化層,在零件實際生產過程中拋噴丸后的零件表面出現很多花斑,表面呈現黑白相間的顏色。為了保證零件質量和滿足防腐要求,對這種表面狀態進行研究與分析,以便指導零件生產和零件表面質量控制。
1、試驗方案及結果:
試驗選取某拋噴丸和未拋噴丸的零件進行金相試驗,進行對比,觀察拋噴丸后零件表面氧化層是否殘留。拋噴丸和未拋噴丸零件如圖 1 所示。選取拋噴丸后的零件的花斑區域( 區域 1 和 2) 以及未拋噴丸的零件( 區域 3) 分別進行相關試驗。
1. 1 、拋噴丸和未拋噴丸熱成型零件表面金相分析:
對 3 個不同區域分別進行金相試驗,觀察是
圖 1 熱成型拋噴丸和未拋噴瓦零件表面
否存在氧化層。試驗結果如圖 2 所示。結果顯示,未拋噴瓦零件區域 3 表面存在氧化層,較大可達12. 9 μm,氧化層在金相顯微鏡下呈現暗黑色。拋噴丸零件表面存在的花斑區的 1 和 2 區域均未見氧化層的存在,說明花斑區零件表面氧化層已經全部被拋噴丸干凈。
圖 2 3 個不同區域表面金相
1. 2 拋噴丸和未拋噴丸熱成型零件表面能譜和表面形貌分析對 3 個不同區域分別進行能譜試驗,定性分析零件表面各種元素含量特征。試驗結果如圖 3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未拋噴丸零件表面氧含量的重量百分比達到 25. 5% ,表面只含有鐵和氧兩種元素,氧元素的存在形態是與鐵形成的氧化物; 區域 1 除了鐵和氧之外,還含有硅和碳元素,氧元素的存在形態是與硅和氧形成的化合物; 區域 2 除了鐵和氧之外,還含有硅和碳元素,氧元素的存在形態是與硅和氧形成的化合物。
圖 3 3 個不同區域表面能譜
3 種不同區域表面形貌件如圖 4 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區域 1 和 2 形貌基本一致,兩者與圖 3 的差別很大,這也說明了區域 1 和區域 2 表面狀態一致。
圖 4 3 個不同區域表面形貌
1.3 、拋噴丸和未拋噴丸熱成型零件表面防腐性能分析依據公司防腐標準,分別對 3 種不同區域進行隨車電泳,對區域 3 進行電泳涂層劃格試驗,未拋噴丸的零件表面電泳涂層無附著力,不滿足整車防腐要求。區域 1 和 2 電泳后外邊也呈現花斑狀態,如圖5 所示。對區域 1 和 2 進行電泳涂層劃格試驗、中性鹽霧試驗、電泳涂層耐循環腐蝕試驗,試驗結果如表 1 所示,區域 1 和 2 滿足相關的防腐要求。
圖 53 個不同區域電泳后劃格試驗
|
表 1 |
不鑿檢焊點金相試驗結果 |
|
|
|
|
|
|
|
|
|
|
1 |
電泳涂層劃格測試 |
Gt0* |
||
|
2 |
電泳涂層冷凝水試驗 |
無銹蝕、無氣泡,外觀無明 |
||
|
3 |
中性煙霧試驗 |
外觀無明顯變化、無氣泡、 |
||
|
|
|
|
|
|
|
|
|
|
|
|
|
|
|
|
|
|
4 |
電泳涂層耐循環腐蝕 |
處單邊銹蝕 |
|
|
|
|
|
|
|
|
|
|
|
無氣泡及底層金屬腐蝕 |
|
|
|
2、結語:
對于拋噴丸后的零件出現的花斑區,該區域零件表面氧化層已經全部去除,且零件表面狀態電泳后滿足相關的表面防腐要求。未拋噴丸的零件表面存在氧化層,不滿足相關防腐要求,這種狀態的零件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