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国际首页骨干力量
新聞資訊

服務熱線15053201799

新聞資訊

首頁 > 新聞資訊

凯发国际首页 基于機器人拋丸機自動化生產線構造

作者:凯发官网地址拋丸機 發布時間:2021-11-05 14:00:11 點擊:

摘 要:根據拋丸生產線的工作特點,構造基于機器人的拋丸生產線,利用機器人和機械手 配合,完成自動上料和落料的過程,提高拋丸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實驗表明,該套包含設備層、控制層和管理層的自動化生產線可以很好的滿足要求。
  關鍵詞:機器人;數控;拋丸機;自動化生產線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控制技術的發展,拋丸機的控制水平逐漸提高,為拋丸自動化生產線的出現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基礎。徐雙文等針對拋丸的工藝流程,構建了基于PLC的拋丸自動控制系統。集團的Balan Kumar實現了機械手式拋丸機對汽車缸體、缸蓋等部件進行拋丸處理。李偉光等利用PLC和觸摸屏進行軟硬件設計,實現DVD盒自動化生產,實現了DVD盒自動化生產線。拋丸作為企業中表面處理的重要工序,實現其自動化,特別是實現基于機器人的自動化拋丸清理生產線顯得尤為有意義。
  為了提高拋丸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產環境,本文利用開放式數控結構的機器人和機械手系統,并結合傳統拋丸機的工作特點,并對其進行改造,以適應自動化生產的需要。構建了由管理層、控制層、設備層三層控制的自動化拋丸生產線,通過機械手和機器人配合完成上料和落料,實現了拋丸生產線的自動化。
  1.拋丸自動化生產線整體介紹
  1.1.傳統拋丸生產線流程介紹
  傳統拋丸生產線的主要部件就是拋丸機,由工人把工件放置在拋丸機傳送帶上,拋丸機傳送帶帶動工件前行進入拋丸室完成拋丸工序,然后再由工人將處理好的工件取走。整個過程需要人工照看,效率不高。
  1.2.基于機器人的拋丸生產線的介紹
  受拋丸機的尺寸、體積等的限制,只靠機器人無法完成待拋丸工件的上料和落料過程。所以,本文構建的基于機器人的拋丸機生產線由機器人,機械手,拋丸機以及輔助上料和落料的單元構成。在控制系統的控制下,機器人從工件槽中抓取待拋丸工件,與機械手交換放入傳送帶,進入拋丸室進行拋丸處理后,再由機器人抓取放入成品槽。整個過程中,機械手要完成的工作有:與機器人交接,把工件放入上料槽,然后等待與機器人的下次交接。上料單元主要負責工件的擺放,保證待拋丸工件能以正確的方式進入拋丸室。落料單元主要負責將成品工件擺放整齊,定位,以便于機器人抓取。
  2.基于機器人的拋丸機自動化生產線的構建
  基于開放式數控機器人,本文構建了基于
機器人拋丸機 自動化生產線。該生產線由進行拋丸自動化生產的信息化管理層,負責拋丸過程機械手和機器人控制的控制層以及機械手本體、機器人本體和拋丸機本體構成的設備層組建。示意圖如下:
  2.1.管理層結構
  拋丸生產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分為五個模塊:訂單模塊、統計模塊、監控模塊、工藝模塊、人員信息。各系統分別負責完成拋丸訂單的處理、拋丸生產數量的統計、拋丸生產過程的監控、工藝管理以及拋丸操作人員信息等。
  2.2.控制層結構
  控制層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完成機械手與機器人的控制。控制層由決策控制
  系統、機械手控制系統、機器人控制系統三部分組成。其中決策控制系統主要負責拋丸的上料、落料過程控制、上料單元、落料單元的控制。機械手控制系統負責完成與機器人之間的交換操作的完成。機器人控制系統負責完成工件的夾取、交換等工作。后兩者都要收到決策控制系統的控制。
  基于高性能的PLC的決策控制系統可以通過觸摸屏與主控電腦實現信息的交互操作,基于CC-Link通信協議則有利于系統的擴展,提高系統地兼容性。
  機器人控制系統通過串口與決策層控制系統信息交互。采用主控電腦加控制卡的結構,控制卡控制機器人,實現機器人夾取和交換動作的完成。
  機械手控制系統通過CC-Link與決策層控制系統實現信息交互。根據決策層的指令完成工件的交換和上料。
  2.3.設備層的設計
  設備層主要包含機械手、機器人和拋丸機。他們在決策控制系統、機械手控制系統和機器人控制系統的控制下完成整個生產線的上料、加工、落料過程。
  該拋丸生產線的機器人的結構主要包括氣爪、指關節、腕關節、小臂、大臂、小臂連桿、小臂驅動桿、腰部、底座等。
  機械手的構造包括氣爪、絲桿、連軸器,伺服電機、導軌、底座等部件。
  為了適應需要,我們需要在原有拋丸機的基礎上,進行適應性改造,增加包括上料單元和落料單元。
  上料單元由擋板、圍框、推板和上料槽組成。機械手在控制系統的控制下,將待拋丸工件放入上料槽,工件經過上料槽落入圍框,在傳送帶的帶動下,工件貼住擋板。然后在機械手控制系統的控制下,由擋板推動代加工工件到固定位置,再打開擋板,在傳送帶帶動下進入拋丸室加工。
  落料單元包括工件排序部分、工件修整部分、工件檢測等部分構成。其中排序部分每次只允許一個待加工工件進入修整部分,在修整部分的作用下調整好工件位置,然后進入工件檢測部分,由決策控制系統通過紅外感應器檢查工件位置情況,并指揮機器人夾取完成的工件。
  結束語:
  通過決策控制系統后,啟動機器人和機械手,完成準備工作。然后由主控電腦控制整個生產線的運行。決策單元根據生產線狀態,控制機器人夾取工件,并于機械手交換。交換完后,機械手根據流程上料,機器人回歸等待。等候決策控制系統的下一個指令,到落料單元夾取加工完成的工件,放入適當的位置。
  參考文獻
  [1]徐雙文,魏世川.自動控制技術在拋丸機中應用[J].*重技術,2006(02)
  [2]Balan Kumar.機械手式拋丸機系統在發動機缸體清理中的應用[J],2009(07)
  [3]李偉光,劉銓權,許陽釗.基于PLC和觸摸屏的DVD盒自動化生產線設計[J].機械與電子,2009(05)

相關標簽:
wap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