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国际首页骨干力量
新聞資訊

服務熱線15053201799

新聞資訊

首頁 > 新聞資訊

凯发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優化拋丸工藝降低剎車盤鑄件拋丸返修率

作者:凯发国际娱乐官网入口拋丸機 發布時間:2021-11-06 09:20:51 點擊:

摘要: 研究了不同拋丸時間、拋丸機電流及掛件方式對鑄件拋丸處理效果的影響,結果顯示:(1)延長拋丸處理時間對鑄件拋丸質量的作用不明顯,而將拋丸時間縮短至300 s以下,拋丸質量會變差,比較合理的拋丸處理時間為360~480 s,處理時間為420 s時效果較好;(2)拋丸機電流需控制在*定范圍內,超過范圍后,加大拋丸電流不會改善拋丸質量,反而會增加丸料與設備損耗,浪費資源和人力,較為合理的拋丸電流為30±2 A;(3)合理的掛件方式能很好地改善鑄件表面粘砂狀況,結構特殊、粘砂和脈紋比較多的鑄件不能掛在吊籠外圈與頂層。本文由青島 吊鉤式拋丸機 生產廠家青島淳九整理
關鍵詞:剎車盤;拋丸工藝;脈紋;粘砂。

 隨著客戶對鑄件質量要求提高,越來越多的剎車盤鑄件外觀質量不合格,需要進行2次拋丸,主要原因是鑄件有粘砂和脈紋缺陷,脈紋出現在剎車盤風道內,形貌如圖 1,需要通過拋丸處理將其清理掉。

脈紋形貌
圖1、脈紋形貌


1 試驗方案及方法

1.1 試驗材料

鋼丸直徑 1.7 mm,化學成分為:C:0.08%~0.20%,Si:0.10%~0.35%,Mn:0.35%~1.50%,S:≤0.035%,P:≤0.035%,金相組織為馬氏體和貝氏體的復相組織,硬度為 40~55 HRC。為了驗證掛件方式對拋丸質量的影響,選用*批脈紋及粘砂缺陷嚴重的鑄件。

1.2 試驗設備

采用迪砂 HT438 型懸掛式拋丸機,在 HT438 型拋丸機配套的吊籠上進行標記,以便數據記錄及分析。A、B、C、D、E 表示層的位置,如圖 2。

空吊籠示意圖
圖2、空吊籠示意圖


1、2、3、4、5 表示桿的位置,內、中、外表示鑄件在吊籠每根桿上的位置,如圖 3。

吊籠每層分布
圖3、吊籠每層分布

各試驗方案的鑄件粘砂、粘砂、脈紋缺陷情況
圖4、各試驗方案的鑄件粘砂、粘砂、脈紋缺陷情況

試驗方案
表1、試驗方案
不同拋丸處理時間與粘砂、脈紋鑄件件數的關鍵統計
表2、不同拋丸處理時間與粘砂、脈紋鑄件件數的關鍵統計


1.3工藝改進試驗

分析認為,影響鑄件拋丸效果的主要工藝參數為拋丸時間、拋丸機電流及鑄件在吊籠上的掛件方式。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變更試驗參數,檢驗拋丸處理后鑄件的外觀情況。共進行了16 組對比試驗,975 件鑄件,3 000 多個數據,研究拋丸時間、拋丸機電流及掛件方式對鑄件拋丸處理效果的影響。具體實施方案如表 1 所示。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拋丸時間對鑄件拋丸效果的影響


圖 4 是各試驗方案的鑄件粘砂、脈紋缺陷情況,表 2 是不同拋丸處理時間對鑄件粘砂、脈紋缺陷的統計。從表 1 及圖 4 可見,對比 #1、#2 及 #3 方案,360 s 的拋丸處理效果較好,說明過多延長拋丸時間對解決粘砂和脈紋的效果不大,拋丸處理時間越短,拋丸效果越好。


由 #15、#16 方案可見,進*步縮短拋丸時間至 300 s 以下時,鑄件殘余粘砂、脈紋比例升高。由此可見,比較合理的拋丸處理時間為 360~480s。由表 2 可見,單*變化拋丸處理時間對拋丸質量的影響差異不大。

2.2 掛件方式對拋丸效果的影響

2.2.1 掛件數量對鑄件拋丸效果的影響

表3是4種掛件方式與粘砂、脈紋缺陷的統計結果,由表 3 可見,每籠掛 50 件的 9 組鑄件比每籠掛 75 件的 3 組鑄件粘砂和脈紋缺陷比例小,且拋丸效果較好的是外圈不掛件的 3 組,不合格比例僅為 13.33%,比原工藝(66.67%)降低了 53.34%;且外圈不掛的 3

組中,拋丸處理時間為 7 min 的拋丸效果較好。

2.2.2 掛件層數對鑄件拋丸效果的影響

表 4 是掛件層數的鑄件拋丸效果的統計結果。由表 4 可見,頂部 A 層的拋丸效果較差,其中 #4 方案的 2 件粘砂清理不干凈的鑄件都在 A層。

2.2.3 掛件部位對鑄件拋丸效果的影響

表 5 是不同掛件部位的鑄件拋丸效果統計結果。由表 5 可見,#1~#12 方案中,外部掛件導致的粘砂和脈紋缺陷的鑄件共 114 件,是內部和中部掛件返修件數量之和。從外、中、內 3 個吊籠掛件部位可以看出,無論是脈紋還是粘砂,外部掛件的數量和比例都是較高的,說明外部掛件的拋丸效果較差。


2.2.4 吊籠 #1~#5 桿對鑄件拋丸效果的影響



表6是吊籠 #1~#5 桿上鑄件返修情況統計,由表 6 可見,由于吊籠在拋丸機內先順時針旋轉,再逆時針旋轉,且時間相同,所以在 #1~#5 桿位置上的鑄件返修情況基本相同,拋丸效果的差異不大。

2.3 拋丸電流對鑄件粘砂的影響

對比 #1、#13 和 #14 試驗方案,增加或減少拋丸電流對拋丸效果影響不大,當電流加大后,拋丸效果反而要退步,清理不掉的脈紋和粘砂比例達到 64%。加大拋丸電流后,不僅外部的拋丸效果不好,中部和內部的拋丸效果也隨之變差,分析認為,電流加大后,鋼丸速度加快,撞擊工件后改變了鋼丸的正常方向,導致拋丸效果變差。

3. 結論

通過*系列的工藝改進試驗及生產驗證,得出如下結論:

(1)合理的掛件方式能很好地降低鑄件表面粘砂狀況,對粘砂和脈紋比較多的特殊結構鑄件,吊籠外圈與頂層不能掛件。

(2)延長拋丸處理時間對鑄件拋丸質量的作用不明顯,而將拋丸時間縮短至 300 s 以下,拋丸質量會變差,比較合理的拋丸處理時間為 360~480 s,其中拋丸時間為 420 s 時效果較好。

(3)拋丸機電流需控制在*定范圍內,超過范圍后,加大拋丸電流不會改善拋丸質量,反而會增加丸料與設備損耗,浪費資源和人力。


相關標簽:
wap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