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機械鑄造中的粉塵主要由碾砂、造型、打箱、清砂過程產生,由于粉塵含有較多游離態的二氧化硅,對人體和環境都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本文從鑄造工藝和設備的防治,建立企業防塵主體責任、加大企業防塵投入三個角度分析如何控制機械鑄造過程中的粉塵。
關鍵詞:機械鑄造;粉塵危害;粉塵防治
1機械鑄造粉塵來源分析
1.1機械鑄造生產工藝。
機械鑄造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輕機、重礦、石通、機床、電機、線纜等行業。主要有碾砂、造型、泥芯、配模、手工清砂、氣割打磨、震動落砂、拋丸機拋丸甩捅、大爐、澆注、車工等工種。其鑄造生產工藝的主要工序為:a.碾砂,將粘土或黃土、砂、煤粉、焦炭粉等物料,經過碾碎、過篩等工藝后制作成型砂。b.造型,依照需鑄件的規格和要求做好木模,再用型砂在地上或砂箱內制成砂型。c.溶化,將硒土、焦炭及鐵塊等材料加入沖天爐內,將鐵塊溶化成鐵水。d.澆鑄,將鐵水澆入砂型中。e.打箱,待砂箱足夠冷卻后,敲出鑄件。f.清砂,用手鑿、風鏟、振動、鐵棒等工具清除掉鑄件上的砂土和毛刺。g.舊砂回用,經過清砂處理后的舊砂,仍可繼續使用。
1.2機械鑄造粉塵產生分析。
在上述機械鑄造的生產過程中,工序1、2、5、6等過程中,均會產生粉塵。砂型的制作方式和鑄件的品種不同,粉塵的成分也不同。其中,工序1主要為矽塵,工序2為其他粉塵,工序4為其他粉塵,工序5主要為矽塵,工序6主要為砂輪磨塵,補焊工序主要為電焊煙塵。相關資料數據顯示,每溶化一噸鐵水,產生的粉塵約為6-15kg;而在非熔煉的生產工藝中,每生產一噸機械鑄件,產生的粉塵約為50kg。可以看出,在機械鑄造生產中粉塵濃度非常高,有必要對粉塵危害進行分析、預防。
2機械鑄造粉塵造成的危害分析
2.1粉塵對人體造成的危害。
機械鑄造中產生的粉塵一般為矽塵,鑄造用硅砂中游離態二氧化硅的含量基本在85%以上,粉塵的分散度極高。此外,由于在工序3及4生產過程中會提高工作場所的溫度,地面的降塵極易因溫度升高產生二次揚塵,此時的粉塵會吸附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加重對人體的危害。
2.1.1皮膚病。
從事工序1、5、6的員工,會長期觸碰到這些粉塵,不間斷刺激人體的五官、皮膚等區域,長此以往,會造成這些部位的病變,如皮膚炎癥等。此外,如果粉塵飛入或彈入員工的眼睛,還有可能引起眼部炎癥,影響正常工作。
2.1.2中毒。
部分粉塵中含有微量的重金屬,如鉛、砷、汞等,這些粉塵被人體吸入后會被支氣管上壁吸收,一方面,這些粉塵會通過血液傳遍全身,造成重金屬中毒;一方面,會造成呼吸道黏膜的功能紊亂,粘附更多的粉塵,久而久之,會造成黏膜功能不全、鼻腔病化、喉炎、咽炎等疾病。
2.1.3鑄工塵肺病。
從事工序1、5、6的員工,在工作過程中大量含游離態二氧化硅的矽塵會隨呼吸進入肺部,并難以及時、完全的排除。長此以往肺部會積累大量的矽塵,引起肺部纖維性病變,使肺組織硬化并影響呼吸功能,發生塵肺病。
2.2粉塵對鑄造生產過程造成的危害。粉塵對鑄造生產過程的危害主要是降低鑄件質量和影響設備的工作精度。如數控機器或其它高精密度的設備,一旦被粉塵沾污或其轉動部件被磨損、卡住,就會降低鑄件的質量甚至報廢。
特別要注意的是,部分粉塵如金屬粉塵,在達到一定濃度及條件下可能會發生火災或爆炸,對工廠和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的危害。
此外,由于機械鑄造中產生的部分金屬粉塵,電阻不高,很容易使粉塵在電氣設備周邊凝聚,減少電氣距離,造成電氣設備的短路、電氣設備開關接觸不良等危害。并且大量的粉塵聚集,還會降低車間內的能見度和光照度,影響員工的視野。
2.3粉塵對周邊環境造成的污染。
機械鑄造產生的粉塵除了人體造成危害外,還會對周邊環境產生極大的危害。比如對周邊空氣造成的危害和對周邊水源造成的危害。大量的粉塵擴散到空氣中,可引起大氣污染。并且,大氣中的其它有害物質還會附著在懸浮于大氣中的粉塵之上,增大粉塵的有害性,影響周邊人群的健康。
此外,當粉塵落入地表水后,還會造成周邊水源和土地的污染,進而影響周邊人群的生活與健康。
3粉塵防治技術
機械鑄造產生的粉塵的防治主要分為鑄造工藝和設備的防治,建立企業職業衛生防塵主體責任、加大企業防塵投入三類防治手段,下面分類詳細分析。
3.1鑄造工藝和設備的防治技術。
從鑄造工藝和設備的防治角度,防塵技術還可分為工藝防塵、工廠設備防控、通風除塵、廠房建筑位置防塵四類。
3.1.1工藝防塵。
工藝防塵主要指,將固定作業點設立在車間的空氣流通處,保證工位的空氣質量。此外,對于工序1、5、6這些易產生粉塵的工作應固定其作業地點,可集中布置,對其用更嚴格的防塵措施進行治理。比如,在較小風頻的下風向布置產生粉塵較小的工序1。此外,為更合理的分布除塵系統,還應考慮如何布置工藝流程及相關的設備。
3.1.2工廠設備防控。
對于肯定會產生粉塵的工序,如工序5、6,可為其生產設備表面覆蓋防塵裝備。在輸送易產生粉塵的材料時,應盡量縮短輸送的距離,并盡量密閉進行。
3.1.3通風除塵。
通風除塵是機械鑄造行業使用的效果較好也是較為普遍的一種防治技術。通風除塵技術可分為全面機械通風和局部機械通風兩種。是利用通風的手段,控制塵源,并抽出含有粉塵的氣體,通過除塵器的凈化后排入周邊空氣中,使車間的空氣和尾氣含粉塵濃度均達標。同時,堅持濕式作業。建立班后清掃、班前灑水制度,保持作業區的清潔,控制二次揚塵。
3.1.4廠房建筑位置要求。
由上文分析可知,粉塵危害與風向息息相關,因此廠房建筑位置的不同,其粉塵危害的大小野不同。在建造廠房時,應盡量使工廠位于常年較大風頻風向的有利位置。如,在北方地區,應將廠房建設在風向的上風處。在南方地區,應將廠房建設在風向的下風處。
3.2建立企業防塵主體責任。粉塵防治不能單靠政府或者個人來實現,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粉塵問題,企業必須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理念,企業必須意識到粉塵防治的重要性,而不是走形式,為檢查,充分發揮企業粉塵防治主體責任才是關鍵。落實企業的防塵主體責任,能夠達到企業、勞動者、社會三者的共贏。做到粉塵防治的“三級預防”工作。一級預防,從源頭控制機械鑄造粉塵;當一級預防達不到目的時,啟動二預防,加強企業的職業健康監控,盡早發現、盡早治療,積極采取挽救措施。對已患職業病的員工,啟動三級預防,確保員工的治療工作。
3.3加大企業防塵投入。加強宣傳教育與個人防護。新參加工作的接塵員工在工作前要進行防塵、安全知識的教育,并結合實例進行講解塵肺病的病因,增強員工防塵意識,進一步提高粉塵作業職員個人防護的能力。
增大個人防護力度,完善各種防護用品(
如防塵口罩、口罩、防塵頭盔、防塵面具等),進一步防止吸入粉塵,降低粉塵對員工的危害。本文由
青島拋丸機
生產廠家青島淳九整理
參考文獻
[1]龔文宇.機械鑄造中的粉塵危害與防治技術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19):60-61.
[2]趙禹洲.機械鑄造生產中粉塵危害及防塵技術措施[J].機械工程師,2014,(6):273-274.
[3]岳瑞豐.工業粉塵的職業危害及其預防控制[J].河南科技,2010,12:92-92.凯发国际首页 機械鑄造中的粉塵危害與防治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