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国际首页骨干力量
新聞資訊

服務熱線15053201799

新聞資訊

首頁 > 新聞資訊

凯发国际 空冷器管束腐蝕原因及防護措施

作者:guanli 發布時間:2022-06-11 10:24:52 點擊:

 空冷器作為一種大型換熱設備,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行業,然而由于空冷器管束經常處于高溫、高壓、高腐蝕的工況狀態下,因此對其耐腐蝕性能有較大的考驗。一旦空冷器管束發生腐蝕,將直接影響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因此,對管束常見腐蝕類型進行分析,并實施可行的保護措施,對于提高產品使用壽命意義重大。

空冷器管束常見腐蝕種類

1點腐蝕

空冷器管束承壓材料在含有溶解氧和危害性陰離子(主要為氯離子)的介質中,經過一定的時間后,大部分表面不發生腐蝕或腐蝕較輕,但在表面上個別點或微小區域內出現孔穴或麻點,隨著時間的推移,蝕孔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形成小孔狀腐蝕坑,即為點蝕,由于點蝕嚴重時可使設備穿孔,因此又稱為小孔腐蝕或孔蝕。在空冷換熱器管束設計制造中,有兩方面重要影響因素需要考慮:a. 熱處理時效溫度的影響:對于不銹鋼管束來說,一般主承壓件焊后不進行熱處理,但是奧氏體不銹鋼經固熔處理后具有最佳的耐點蝕性能。對于其它不銹鋼材料來說,在某些溫度下進行退火或回火等熱處理會產生沉淀相,從而增加點蝕的傾向。b. 隨著管束金屬材料表面光潔度的提高,會使其耐點蝕性能增強,但是在冷加工使金屬表面產生冷變形加工硬化時,會導致耐點蝕能力下降。因此對于非常用材料與使用工況,一般需要進行點腐蝕試驗評定。點腐蝕試驗一般可分為化學浸泡法、電化學測量法和現場試驗法三類,耐點腐蝕性能評定的內容包括點蝕深度、點蝕密度、腐蝕速率、腐蝕面積等,并需要將腐蝕速率與蝕孔分布、形狀、尺寸、密度、深度等結合起來。

2間隙腐蝕

間隙腐蝕是由于金屬之間或金屬與非金屬形成微小的間隙(一般在0.025~0.1mm),換熱介質滯留在間隙內,而且這種介質中存在具有危害性的陰離子時所產生的一眾腐蝕形式,其腐蝕結果會導致材料強度降低、局部附加應力增大、材料承載力降低。

在空冷式換熱器中,通常在板材搭接處、法蘭密封面連接處、墊片密封處、基管與襯管之間或銹層產生間隙腐蝕,其中基管與襯管之間最容易產生間隙腐蝕。因此在產品設計中往往將基管與襯管采用全程脹接以消除兩者之間的間隙。

對于空冷式換熱器通常采用絲堵密封結構,通過金屬墊片密封,在墊片兩面分別與絲堵、管板進行接觸,在微觀上存在一定的間隙,而墊片與管板之間承受著換熱介質腐蝕,由于壓力、溫度、振動等因素導致密封尖端存在間隙腐蝕,容易導致墊片密封失效。

3沖刷腐蝕

沖刷腐蝕包括沖蝕、磨耗腐蝕,是金屬表面與流體介質之間由于高速相對運動引起的金屬損傷。沖刷腐蝕的金屬表面一般呈溝槽、凹谷、淚滴狀,且表面光亮無腐蝕沉積物。

與其它應力作用下的腐蝕相比,沖刷腐蝕影響因素較為復雜,除了材料本身的化學成分、組織結構、力學性能、表面粗糙度、耐腐蝕性能等,還與介質溫度、pH值、溶氧量、固相顆粒度和硬度以及流體流過部件的形狀、結構、流速和流態有很大的關系。

在空冷式換熱器中最容易產生沖刷腐蝕的部位就是基管與管板焊接處,由于基管與管板一般采用單層或雙層焊接,焊腳高度在1.5~2mm,長時間沖刷會使得焊縫減薄,直至泄漏,因此合理設計換熱器結構類型可有效降低沖刷腐蝕速率,通常采用回流管箱形式改變流體流向軌跡,或在基管中加入阻流帶,阻流帶可作為一種緩沖部件降低介質流速,改變介質流程。

4晶間腐蝕

晶間腐蝕是金屬材料在特定的腐蝕介質中沿晶界發生的一種局部選擇性腐蝕。晶界是不同晶粒之間的交界。由于晶粒有著不同的位向,故交界處原子的排列必須從一種位向逐步過渡到另一種位向。因此,晶界實際上是種“面型”不完整的結構缺陷。

產生晶間腐蝕的條件包括:

a. 金屬或合金中含有雜質,或者有第二相沿晶界析出。

b. 晶界與晶粒內化學成分的差異,在適宜的介質中形成腐蝕電池,晶界為陽極,晶粒為陰極,晶界產生選擇性溶解。

c. 有特定的腐蝕介質存在。在某些合金-介質體系中,往往產生嚴重的晶間腐蝕。例如奧氏體不銹鋼在弱氧化性介質或強氧化性介質的特定腐蝕介質中,可能產生嚴重的晶間腐蝕。

目前標準規定的晶間腐蝕試驗方法及其評定方法基本有5種:草酸電解浸蝕法、沸騰65%硝酸法、沸騰硫酸-硫酸鐵法、沸騰硫酸-硫酸銅法和硝酸-氫氟酸法。

5應力腐蝕

材料在應力和腐蝕環境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破壞稱為應力腐蝕。作為一種脆性失效模式,應力腐蝕具有極大的危害性。材料在應力因素單獨作用下的破壞屬于機械斷裂或機械疲勞斷裂;材料在腐蝕狀態下受到介質單獨腐蝕屬于環境腐蝕,在應力因素與腐蝕環境共同作用下產生的腐蝕破壞導致斷裂、開裂,屬于應力腐蝕開裂。

空冷器往往因為腐蝕開裂導致泄漏,其中最常見的腐蝕開裂為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SSCC)。SSCC是指管束承壓材料在硫化物介質中受拉伸應力作用發生的脆性斷裂現象。引起應力腐蝕開裂通常具備三個條件:

a. 金屬在該介質環境中具有應力腐蝕開裂的傾向;

b. 由承壓材料組成的結構接觸或處于選擇性的腐蝕介質中;

c. 有高于一定水平的拉應力。

腐蝕率測試

腐蝕率是評定金屬耐腐蝕性能的重要指標。金屬在遭受腐蝕過程中,其重量、組織結構、外形尺寸、表面狀態、力學性能等均會發生一定變化,宏觀與微觀的變化率可用來體現金屬腐蝕的程度,因而會有不同的腐蝕率測試方法,對于空冷器管束常用的方法有電阻法、失重法和線性極化法等。

1電阻法

電阻法是根據金屬試樣由于腐蝕作用使橫截面積減少,從而導致電阻增大的原理,利用此方法可以在空冷器管束運行過程中對設備的腐蝕狀況進行連續監測,能夠準確反映設備運行各階段的腐蝕速率及其變化,且能適用于各種不同介質。電阻法快速,靈敏,方便,可以監控腐蝕速度較大的工況。

2線性極化法

線性極化法是一種非常適用于監測的方法,其具有靈敏度高、對腐蝕情況變化響應快等特點,能獲得瞬間腐蝕速率,可以及時反映管束工況條件的變化,然而此方法是基于穩態條件獲得腐蝕速率的,因此適用于所測物體是均勻腐蝕或全面腐蝕,不適用于局部腐蝕。

3失重法

失重法是常用的腐蝕速率測定方法,簡便易行,結果可靠。通常采用掛片測試,掛片的材質與空冷器主體承壓材料一致,掛片的形狀、大小可根據試驗情況和需要確定。試驗前應對掛片進行表面處理,先經砂紙打磨去銹拋光,用丙酮等溶劑去油污脫脂,蒸餾水沖洗干凈,并在50℃下干燥。把掛片浸入腐蝕溶液中,通過對掛片重量進行檢測,從而測定其腐蝕速率。

腐蝕防護措施

1合理選用材料

正確選用材料是控制腐蝕的關鍵環節之一,且應遵循以下原則:

a. 材料的耐腐蝕性能應滿足設備的使用環境要求,根據介質的腐蝕類型、敏感性、腐蝕速率等特點,分析使用環境,合理選材;

b. 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學性能和加工工藝性能應滿足設備的設計與加工要求,如必要的強度、硬度、沖擊韌度、疲勞性能、耐熱性能以及可焊性等。對于空冷器管束,在含氫、硫介質工況下,通常選用鎳基合金和雙相不銹鋼材料,其中雙相不銹鋼是一種新型材料,具有優良的耐腐蝕性、高強度且易于制造加工,集諸多優異性能于一身,它的物理性能介于奧氏體不銹鋼和鐵素體不銹鋼之間,更接近于鐵素體不銹鋼和碳鋼。

2合理設計結構

產品設計必須從防腐的角度出發,根據材料和所處環境,嚴格計算和確定使用應力,進行合理的防腐結構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a. 外形力求簡單;b. 防止積水和積塵;c. 盡量避免尖角、凹槽和縫隙;d. 盡量避免電位相差較大的金屬連接;e. 避免使用應力、裝配應力和殘余應力在同一個方向上疊加。

3改進制造工藝

材料在加工和裝配過程中,也會造成腐蝕或留下腐蝕隱患,需要特別注意以下情況:

a. 機加工過程容易產生殘余應力;

b. 應慎重選擇熱處理規范,避免因熱處理不當引起的晶間腐蝕、應力腐蝕、氫脆等,盡量避免在敏化溫度區保溫,對可能產生較大殘余應力的熱處理工藝,應有消除殘余應力的措施;

c. 焊接方式不同,材料的腐蝕敏感性亦不同,為減小焊接后的應力,還應注意焊接順序的設計,盡量減小工件的變形,焊接后焊縫處的殘渣應及時清理,以避免引起局部腐蝕;

d. 對于工件焊接、加工完成后應進行脫脂、清洗處理,避免殘液腐蝕工件,在特定工況環境下,空冷器管束可采用鎳磷鍍方法進行內部防腐處理;

e. 設備裝配時不應造成過大的裝配應力,設計時要提高精度減小公差,裝配時要采用合理的裝配方法,避免應力集中。

結束語

只有對設備腐蝕類型有深入了解,才能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并加以防護,有效保證空冷器管束安全、穩定運行,提高使用壽命,因此對材料、設備的腐蝕研究是行業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本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相關標簽:
wap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