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国际首页

凯发国际首页骨干力量
新聞資訊

服務熱線15053201799

行業資訊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一種中高碳線材去氧化層的方法

作者:凯发国际娱乐官网入口拋丸機 發布時間:2021-11-04 15:05:03 點擊:

Abstract
一種中高碳線材去氧化層的方法,包括空氣壓縮機、射流工作室和安裝在射流工作室上方的介質儲箱和離心分離器,其特征在于:利用拋丸機拋射出高速密集彈丸束打擊線材表面,使線材表面上的銹蝕層、氧化皮及其污物迅速脫落,獲得一定光潔度的合金表面。本發明具有操作簡便,處理效率高,減少線材處理損失,對環境無污染和基本無廢棄物的優點。噴射后的顆粒物可循環利用,有效地節約了設備的運行成本,同時本發明相對于傳統的去皮裝置其機械磨損件較少,不需要經常更換和調試,對不同尺寸的線材均可兼用,有效地提升了生產效率。
Claims(3)
1.一種中高碳線材去氧化層的方法,包括空氣壓縮機、射流工作室和安裝在射流工作室上方的介質儲箱和離心分離器,介質儲箱內存儲有干狀顆粒物或濕狀顆粒物,射流工作室內沿兩個通孔之間的軸線上下均勻分布有數個高壓射流噴嘴,數個高壓射流噴嘴從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對準在軸線上,其特征在于:利用拋丸機拋射出高速密集彈丸束打擊線材表面,使線材表面上的銹蝕層、氧化皮及其污物迅速脫落,獲得一定光潔度的合金表面。本文由吊鉤式拋丸機廠家整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高碳線材去氧化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拋丸機的產品規格多5一 Φ 6mm,最高工作速度90m/min。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高碳線材去氧化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理后料清潔度:Asa2.5—3.0,表面粗糙度Ral2.5。
Description

一種中高碳線材去氧化層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金屬線材表面氧化物清除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中高碳線材去氧化層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傳統的中高碳線材表面去除氧化層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如氫氟酸、硫酸、鹽酸、硝酸等強酸性化學品配制成酸洗液盛放在耐腐蝕的塑料容器中,然后把待處理的合金線材放入其中浸蝕一段時間后提起用清水沖洗晾干。這種用酸洗去除合金表面氧化層的方法具有一次性投資較小的特點,但同時具有清洗線材時剝蝕厚度難以精確掌握,線材損耗大,清洗速度慢,效率低,清除均勻度差,產生的酸霧漂浮對人體有以及還要中和處理較多的酸洗廢液的缺點。

發明內容

[0003]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中高碳線材去氧化層的方法,是通過射流工作室和安裝在射流工作室上方的介質儲箱和離心分離器,介質儲箱內存儲有干狀顆粒物或濕狀顆粒物,射流工作室內沿兩個通孔之間的軸線上下均勻分布有數個高壓射流噴嘴,數個高壓射流噴嘴從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對準在軸線上來進行去氧化層。

[0004]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一種中高碳線材去氧化層的方法,包括空氣壓縮機、射流工作室和安裝在射流工作室上方的介質儲箱和離心分離器,介質儲箱內存儲有干狀顆粒物或濕狀顆粒物,射流工作室內沿兩個通孔之間的軸線上下均勻分布有數個高壓射流噴嘴,數個高壓射流噴嘴從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對準在軸線上,其特征在于:利用拋丸機拋射出高速密集彈丸束打擊線材表面,使線材表面上的銹蝕層、氧化皮及其污物迅速脫落,獲得一定光潔度的合金表面。

[0005] 所述的拋丸機的產品規格# 5一 Φ 6mm,最高工作速度90m/min。

[0006] 所述的清理后料清潔度:Asa2.5—3.0,表面粗糙度Ral2.5。

[0007] 本發明產生的有益效果與傳統酸洗法的對比:本工藝具有操作簡便,處理效率高,減少線材處理損失,對環境無污染和基本無廢棄物的優點。噴射后的顆粒物可循環利用,有效地節約了設備的運行成本,同時本發明相對于傳統的去皮裝置其機械磨損件較少,不需要經常更換和調試,對不同尺寸的線材均可兼用,有效地提升了生產效率。

具體實施方式

[0008] 一種中高碳線材去氧化層的方法,包括空氣壓縮機、射流工作室和安裝在射流工作室上方的介質儲箱和離心分離器,介質儲箱內存儲有干狀顆粒物或濕狀顆粒物,射流工作室內沿兩個通孔之間的軸線上下均勻分布有數個高壓射流噴嘴,數個高壓射流噴嘴從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對準在軸線上,其特征在于:利用拋丸機拋射出高速密集彈丸束打擊線材表面,使線材表面上的銹蝕層、氧化皮及其污物迅速脫落,獲得一定光潔度的合金表面。[0009] 所述的拋丸機的產品規格# 5一 f 6mm,最高工作速度90m/min。

[0010] 所述的清理后料清潔度:Asa2.5—3.0,表面粗糙度Ral2.5。

[0011] 本發明的實施例不僅局限于對中高碳線材表面氧化層的清除,同樣適用于對其它合金線材如鐵、不銹鋼、銅、鋁等各種線材的表面氧化物的清除。以上實施例僅為個案舉例證明。

相關標簽:
wap m